为什么《教父3》中麦克的女儿玛丽必须死?

真以为美国什么电影都能拍,什么东西都可以拍么?

科波拉其实并不怎么在意《教父》系列,虽然是他的成名作,但是一直有一种说法就是科波拉拍《教父》其实是为了另一部电影筹集资金。

那部电影就是《现代启示录》。

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,这部片子是一部战争片,但却被美国军方严厉地排斥,以往的战争片去跟五角大楼借个飞机大炮什么的都没问题,比如《第一滴血》这种,为什么?因为《第一滴血》看着是很反抗的片子,其实你拨开表层看内核,它就是一部典型的美国主旋律,弘扬美国价值观的片子。

是的,大部分所谓反战的美国电影,其实都是在为美国欢呼的美式主旋律,跟今天的《复仇者联盟》没啥区别。

但《现代启示录》不是,它是真的在反抗美国这个体制,在质疑美国的精神内核。

所以即便是以科波拉这样的排面,以《现代启示录》这么大的投资,上映之后居然整个好莱坞近乎于集体噤声,没有什么人敢于评论。

奥斯卡除了个最佳摄影之外,没给任何奖项。

影评人大多不予评价。

票房惨不忍睹。

上映前甚至还被美国政府强令删除了49分钟。

美国广电总局是有的,只不过是无形的。

你可以骂政府,骂官员,因为无所谓,再换一届就是了。

你也可以骂资本,骂有钱人,无所谓,有钱人又不怕你骂。

但你要是真的想掀开井盖,真的要砸锅,要质疑资本主义的荒诞,特别是像科波拉这样,真的去质疑越战的必要性,你放心,好莱坞大佬们当天就会接到电话告诉他们该怎么收拾你。

科波拉的身份地位,他当然不是不懂这些,但是他太任性了,文人嘛,总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唤醒美国人。

结果就是,因为一部《现代启示录》,科波拉整整十年在好莱坞寸步难行。

所以你就会理解,为什么1972年拍的《教父》,1974年拍的《教父2》,然后跨了十六年,直到1990年才拍《教父3》。

科波拉是实在没办法了,为了重回大银幕,不得不选择炒冷饭,其实他本人并不怎么钟爱《教父》系列,完全是为了不让职业生涯彻底断送,不得不和资本妥协。

那么问题来了,这部片子该怎么拍?

当初《教父》就让美国联邦调查局非常恼火,说他们多年打击黑手党的努力被一部片子彻底毁了。

所以在1990年,苏联即将倒下,美国如日中天的时候,你再去讲黑社会大哥的风云往事,那就有点不合时宜了。

科波拉是吃过这方面苦头的,他明白《教父3》该拍成什么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驯服和乖巧。

就是黑手党必须衰落,黑道大哥必须有凄惨的下场。

玛丽,就这样在一开始注定了必须死。因为她是教父最珍爱的女儿。她不死,不能体现出混黑道殃及家人子女,注定没有好下场这一主流价值观。

这里其实是往浅了说的,因为实际上美式主流价值观是认为一切权力都包含罪恶,必然受到罪恶的反噬。

为什么呢?

因为美国上层希望下层百姓这么想。

你要真信就傻了。

权力要真的那么罪恶,美国上流社会怎么从来不松手呢?老布什小布什,比尔克林顿希拉里克林顿,国会山数不清的干了一辈子的国会议员……

你只有跟老百姓说,政府不好,权力一定是血淋淋的,掌权没有好下场。

老百姓才会不从政,才会远离权力,才会乖乖去私人企业里给资本当牛马。

这才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逻辑。也是为什么《教父3》一定要杀了玛丽,一定要让麦克柯里昂凄凉而死。

其实你说这部片子好么?真不能说很好,和《教父》的冷峻宏大相比,和《教父2》的波云诡谲相比,都算不上多么出彩,不是说不好看,但真没到有突破的程度,就是在炒冷饭罢了。

真的要拍出《教父》《教父2》那样的高度,其实应该这么讲故事。

首先开场就应该是柯里昂家族已经洗白多年了,进入政商名流圈子了。麦克自认为已经是双手干净的上流人士了。

然后有其它政治势力的人找到他,希望他发挥"影响力",解决俄裔移民和意大利移民的争斗。中间再穿插一下俄裔移民与苏联的问题。然后麦克表示拒绝,对方甩出FBI的势力,用打击他的娱乐业为筹码,逼迫他就范。

接着麦克不得不重新联系旧部,用黑手党的那一套解决问题,最后发现原来是一个圈套,对方早就盯上了他的娱乐产业,想要把博彩行业搬到自己的州赢得选票,并且对方早已经和苏联方面商量好,如何用博彩来帮苏联高官洗钱。

最后麦克感慨原来真正的黑暗来自于上层,美国的深层政府才是最大的黑社会。于是重新成为教父,干掉了对方。

《教父3》本来就应该讲的是已经成功洗白之后,进入到美国上流社会发现的罪恶以及政治斗争。只不过科波拉不敢拍了而已,所以只能停留在洗白前,只能讲教廷的黑暗,稍稍影射一下美国高层。老实说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科波拉胆肥了。


所以最后他必须让玛丽死,以此来平衡一下,挽挽尊。

评论